太阳集团2007官网入口

【国际交流】农耀双甲 国际暑校|太阳集团2007官网入口2025“筑梦生科”新加坡研学之旅圆满结束
发布日期:2025-08-11 浏览次数:  信息来源:太阳集团2007官网入口

为深化国际学术交流,提升生物学科研创新能力,2025717日至2025723日,由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国际化素养提升项目支持,太阳集团2007官网入口承办,中国农业大学各学院11名本科生参与的项目组赴新加坡开展了为期1周的学术访学。

在此期间,学生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(NUS)、新加坡国家癌症中心(NCCS)、新加坡中央医院(SGH)、杜克-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(Duke-NUS Medical School)以及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(IMCB, A*STAR)进行参访,并参与丰富的社会考察活动,深入体验新加坡的文化与生活。

6月6日,2025“筑梦生科”新加坡研学行——本科生全球胜任力提升计划项目的师生首次会面。带队老师太阳集团2007官网入口韩建永教授、辅导员程茜老师对整体行程做出安排。在两位老师的组织下,来自太阳集团2007官网入口、动物医学院等多个学院的11名本科同学相互自我介绍并自由组队,结成综合组、组织组、宣传组,分别负责行程的前期策划准备、现场组织安排、后期总结宣传。

为让研学更具专属感与文化内涵,团队设计了特色文化衫。图案以新加坡标志性鱼尾狮为灵感,结合 “CAU 2025” ,多彩元素如科研符号、自然标识等,寓意此次研学在多元领域探索成长。

同时制作行前手册,梳理行程安排、注意事项与学习目标,助力成员高效开启研学之旅 。

7月18日,“筑梦生科”新加坡小队师生到达新加坡国立大学(NUS),感受这座亚洲顶尖学府的学术氛围。上午,林少康教授以“How Does Science Know?”和“How Does Science Make Known?”为主题的讲座,跳出具体知识点的框架,引导同学们思考“科学认知的本质”与“科研方法论的逻辑”。这场充满思辨的分享,让大家意识到做科研不仅要“知其然”,更要“知其所以然”。

下午同学们近距离参观了NUS 生物科学系(DBS)前沿实验平台,包括基因编辑设备、生态模拟系统等;随后参观 University Town以及耶鲁-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,更让大家看到学术不止于实验室,更在开放的交流中生长。

当日行程的收尾站——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,用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的完整标本序列,串联起生命演化的宏大叙事,同时让师生进一步领略到新加坡缤纷多彩的自然世界。

7月19日,小队走进新加坡国家癌症中心(NCCS),在胡建成老师的讲解中,了解到转化医学如何让实验室成果快速对接临床需求。从癌症早期筛查技术到个性化治疗方案,这里的每一项研究都紧扣“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”的目标。

随后探访的新加坡中央医院(SGH) 和杜克-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(Duke-NUS Medical School),则展现了新加坡医疗体系的高效协同:从医院的诊疗流程到医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,临床反馈指导科研方向,科研突破反哺临床治疗,让同学们对新加坡先进的医学体系有了更具体的认知。

7月20日,学术之外,同学们从历史、自然与艺术中,理解新加坡这座城市的创新密码。在新加坡国家博物馆,从殖民时期的港口史料到独立后的发展档案,同学们看到新加坡如何凭借开放与创新成为全球枢纽;福康宁公园的绿荫与都市天际线的交织,诠释了“花园城市”如何在高密度发展中保留自然底色;新加坡美术馆里东西方艺术的碰撞,则展现了多元包容的新加坡如何孕育文化活力;滨海湾鱼尾狮雕像的喷泉与周边的摩天大楼相映成趣,地标景观与都市风貌协调融合,师生共同留下珍贵合影。

为让研学更具专属感与文化内涵,团队设计了特色文化衫。图案以新加坡标志性鱼尾狮为灵感,结合 “CAU 2025” ,多彩元素如科研符号、自然标识等,寓意此次研学在多元领域探索成长。

同时制作行前手册,梳理行程安排、注意事项与学习目标,助力成员高效开启研学之旅 。

7月18日,“筑梦生科”新加坡小队师生到达新加坡国立大学(NUS),感受这座亚洲顶尖学府的学术氛围。上午,林少康教授以“How Does Science Know?”和“How Does Science Make Known?”为主题的讲座,跳出具体知识点的框架,引导同学们思考“科学认知的本质”与“科研方法论的逻辑”。这场充满思辨的分享,让大家意识到做科研不仅要“知其然”,更要“知其所以然”。

下午同学们近距离参观了NUS 生物科学系(DBS)前沿实验平台,包括基因编辑设备、生态模拟系统等;随后参观 University Town以及耶鲁-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,更让大家看到学术不止于实验室,更在开放的交流中生长。

当日行程的收尾站——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,用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的完整标本序列,串联起生命演化的宏大叙事,同时让师生进一步领略到新加坡缤纷多彩的自然世界。

7月19日,小队走进新加坡国家癌症中心(NCCS),在胡建成老师的讲解中,了解到转化医学如何让实验室成果快速对接临床需求。从癌症早期筛查技术到个性化治疗方案,这里的每一项研究都紧扣“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”的目标。

随后探访的新加坡中央医院(SGH) 和杜克-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(Duke-NUS Medical School),则展现了新加坡医疗体系的高效协同:从医院的诊疗流程到医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,临床反馈指导科研方向,科研突破反哺临床治疗,让同学们对新加坡先进的医学体系有了更具体的认知。 

7月21日,研学团队走进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(IMCB, A*STAR),在这里获得了关于科研组织模式的全新认知。研究所的 Jon 与 Adrian 老师用通俗的语言,向同学们介绍了IMCB的核心研究方向及战略发展规划,其中重点讲解了该所“大项目多人紧密协作”的科研组织模式——打破单个实验室的壁垒,让不同领域专家围绕核心课题协同攻关。这刷新了同学们对科研分工的认知,使同学们认识到除了独立钻研,高效协作也是突破难题的关键。

太阳集团2007官网入口带队教师韩建永教授也在当天受邀做了分享。他结合自己团队在干细胞功能解析、异体器官移植等前沿领域的长期研究及突破性成果,为同学们阐述了相关领域的发展潜力。在之后的座谈环节,除了专业知识的交流探讨,Boon Seng老师还对同学们提出了殷切期望:“要去探索,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,然后为之付出努力。”

7月25日,研学小队返回校园后分为5个小组,开启了新加坡研学之旅的见闻与思考分享会。各小组的分享各有侧重又充满亮点,有的聚焦学术参访中的前沿发现,有的讲述跨文化交流里的新鲜体验,还有的畅谈旅程带来的关于学术之路的思考。每一段分享都饱含真诚与感悟,既呈现了研学途中的精彩片段,也传递出收获成长的满满喜悦。

分享会接近尾声时,带队老师也为每一组同学精心准备了精美的奖品,寄托着对大家未来学习之路的期许与鼓励。

七天行程里,从 NUS 到 IMCB,从医疗中心到自然博物馆,研学小队成员不仅用脚步丈量了狮城的多元图景、拓宽了全球视野,更在观察、交流与思考中,收获了比知识本身更珍贵的成长——对科研本质的深层认知,对跨文化交流的直观体验,以及对自身成长方向的清晰锚定。这场研学之旅虽已落幕,但它播下的种子正在发芽。未来,这些“筑梦生科”的学子们,将带着在新加坡研学之旅收获的视野与信念,在生命科学的探索之路上继续前行。


本项目获2025年本科生国际化素养提升项目支持。








【打印本页】 【关闭本页】